中国人在海外的两种怪形象:挥霍无度粗俗不堪

核心提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以及“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的?为啥一些国家不欢迎中国人或中国移民呢?本文或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教育频道

< 返回

找到相关图片(共张)

未找到相关图片

教育频道 | 查看图集|

(/17)

转发到微博

春节长假期间很多国人浩浩荡荡地赶往欧洲美洲亚洲澳洲度假(其实与其说是度假倒不如说是去购物更为贴切吧)。

在世界各地旅行期间让我对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以及“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的概念产生乐好奇,于是时常与不同国籍的人聊起他们眼里的中国和中国人。

记得上次去瑞士旅行时还是夏天,我特地拜访了与德国籍丈夫一起定居瑞士的我的大学同学,更是听到了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关于中国人的故事。此图为世界名表百达翡丽博物馆,我的大学同学亲眼看到来自国内的豪客一下买了十块这种牌子的手表,惊得瑞士店员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就在上面的博物馆门外恰好有一个价格低廉的跳蚤市场,节俭务实的瑞士本地人乐此不疲地在这淘货。

二手的旧鞋仍然拥有大批买主-与在跳蚤市场淘货的本地人相比,一掷万金的中国豪客倒仿佛来自一个比瑞士更加富裕的国度。

其实在欧洲旅行也很容易看到中国人的另外一副面孔-衣着粗俗不谙外语的中国偷渡客以及象打游击一样在欧洲城市里与当地“城管”躲猫猫的中国小贩。

消费者在牛津街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门前等待百货公司开门营业,队伍中的中国人很多。

血拼现场有许多中国人。在中国购物者看来,名牌是身份、地位和成功的象征。

购物者涌入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搜寻打折商品

“预备!跑!”哈维 尼克斯百货公司早上十点刚一开门,消费者就争先恐后地涌入其中。

手提包和西装刚刚放到位于伦敦西区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旗舰店的货架上,顾客就将其抢购一空。

节礼日当天,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里的顾客不顾一切地伸手抢夺打折香水。其中不乏中国人的身影。

打折香水遭消费者疯狂抢购,好像不要钱一样。

上千名顾客涌入刚开门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

中国顾客满载而归。

59岁的吴伟祝(音)是来自四川成都的大学教师,他和在伦敦的朋友Annie Wong一起加入了节礼日购物大军。

Vicky Li在牛津郡的比斯特购物村购物。Vicky Li是一名往返于格拉斯哥和中国之间的学生

在世界各地旅行期间让我对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以及“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的概念产生乐好奇,于是时常与不同国籍的人聊起他们眼里的中国和中国人。相关新闻>>新加坡千人抗议移民新政 中国人成头号公敌

/6

|

微博0

教育频道  |  查看图集  |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悦图推荐

开学季:各国校服大比拼

青海湟中县部分幼教点孩子靠墙午睡

父亲离家出走 女儿带着瘫痪妈妈上大学

韩国大学的明星校花们

加拿大为何拒绝中国移民:贡献少 恶习惹人厌中国人的恶习由来已久,不仅仅在青年身上,很多所谓成功人士的身上的恶习也让老外难以接受。比如:随地吐痰、过马路不遵守红绿灯、相互攀比、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或吸烟、遇事喜欢找关系及私下解决等。

本文来源:教育论坛

责任编辑:

科技
总理御用翻译张璐走红 学霸连上6年记者会
下一篇:[小孔评弹]从上海踩踏事件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